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小说> 农门秀色:医女当家>农门秀色:医女当家第292章 有女百家求(五更)

农门秀色:医女当家第292章 有女百家求(五更)

作者: 桑非白     更新时间:2023-11-27 03:09:16

        江家这边欢欢喜喜热热闹闹的,忠勇伯府,齐纠最近却十分苦恼。

        原因只有一个。

        相亲。

        当初前忠勇伯,也就是他那个不成器的二叔被赌坊坑了,拿不出银子赎人,齐老夫人四处求助无门,逼不得已才妥协,请他们父子回京。

        她倒是也兑现了承诺,将爵位给了齐向文。可家里一堆人,却哭哭啼啼的闹着不肯搬走。那些个女人,说话也不顾及脸面,明里暗里就说他父亲忘恩负义,得了爵位就要驱逐兄弟,不敬嫡母,不孝兄弟,无情无义云云。

        齐老夫人自然是不可能站出来给他爹说话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这老太婆,惯会过河拆桥,巴不得在伯府里沾他爹的光。

        简直痴心妄想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看起来是那么好欺负的人么?

        不搬是吧?

        他有的是法子让他们知难而退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一成的产业,可还没划给他那二叔名下。反正他娘当家,就当伯府里没这群人。

        中公的开支,还是只供他们一家三口和各自的仆人。其他老老小小,自个儿看着办。

        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,齐老夫人的儿媳妇孙媳妇们,大多都跟她一个德行。

        撒泼耍横,装巧卖乖,各种手段层出不穷。

        可他老娘也不是吃素的,在松阳那么多年,和那些官太太们谈诗品茗,什么人没见过?

        要耍横,就任由他们耍。

        反正说什么,都坚决不给一文钱。

        在他们一家还没进京之前,伯爵府本就入不敷出了,能坚持多久?果然,不到一个月,那些人见哭诉无用,便消停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齐向豫也只得乖乖的拿了那一成的产业,灰溜溜的搬了出去。

        齐老夫人嘛,自然搬去给她单独辟出的佛堂,让她安心在那荣养。

        傅氏又不是她亲儿媳,也不用过去给她请安受她的气。齐老夫人倒是想抓着这个把柄借题发挥,可惜她名声太臭,说出去别人只会觉得她狭隘为难儿媳。

        齐老夫人终于意识到,大势已去。满心愤怒,却终究无可奈何。

        伯府里少了许多人,清静了,但她觉得不自在。因为她要面对的,都是些陌生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她想耍长辈的威风,没机会。

        想发脾气,没人理会她。

        不到一个月后,她终于受不了了,主动提出搬去和他儿子一起住。

        齐家父子当然求之不得。

        好嘛,瘟神赶走了,总算清静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可随之而来的,便是入仕,相亲。

        对于前者,齐纠早有准备,所以并不排斥。他已是幸运,作为伯爵府的世子,可以不用参加科考便能直接入仕,跟着他爹混就行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所谓成家立业。

        伯府家大业大,他自个儿也争气,挣了一份不菲的家产,又入仕做了官。接下来,就该成家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前面说过,其实成家他也不反对。但要娶什么人,得他说了算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娘三天两头的出门做客,见了一个又一个名门闺秀,回来便与他说。他才回京城不久,对这些个大家千金什么的也不了解。不过有一点他觉得陆非离那家伙说得很对。

        那就是,这些名门闺秀们,大多都一个模样。

        端庄得死板,尊贵得冷傲。

        要找一个顺眼的,还真是不容易。可再不容易,也得找不是?总不能打光棍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是他就开始了相亲之路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尚书令崔大人的小女儿,今年刚十四,尚未定亲。长宁伯的小女儿,年方十五,正在议亲。我瞧着,都不错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傅氏看向儿子,“下月重阳节,京中世家子弟闺秀们都会去踏秋赏菊,登高祈福。男男女女的,都有随从,倒是没那么多的顾忌。你不是最喜热闹么?那日就跟着去看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母上大人有吩咐,齐二公子还有什么可说的?

        “是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虽然他觉得母亲说的这两个大家闺秀年龄都太小了,但事实如此,女子十三四岁定亲是常态。不能怪人家太小,只怪他自个儿太‘老’。

        郁闷的齐二公子便跑去找好哥们儿陆非离喝酒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你媳妇回京数年,可对这崔家女儿和长宁伯府有所了解?”

        既是娶妻嘛,人品就必须得有保证。虽然他自个儿人品也不咋地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回头我帮你问问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兄弟一场,陆非离也不希望好友娶个贤德的女子为妻。回去后便真的问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崔家女儿我不甚清楚,不过长宁伯吗,我倒是有些了解。”怀孕近四个月,季菀小腹已微微凸起,“我及笄的时候,许多宗室大妇打着观礼的旗号来相看我妹妹。其中就有长宁伯老夫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她扶着陆非离的手往榻上走,“长宁伯府和你们安国公府一样,都是从祖上传下来的爵位,眼看着一代不如一代,降级成伯。若子孙后代没有出息,爵位就得收回去。长宁伯府嫡长子早逝,庶子有出息,据说能文能武,所以很得长宁伯老夫人看重。所以当初来相看阿容,想靠着我父亲将她的孙子送去皇营或者禁军。可长宁伯夫人,肯定是不乐意把爵位传给一个庶子。但她的嫡子又还年幼,无论入仕还是从武,都得等好多年。我猜想,她女儿十五还未定亲,估计就是为了留着联姻,给小儿子做靠山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跟随先祖打江山封公侯的不少,时至今日败落的,也不是一个两个。

        这长宁伯府,倒是和先前的忠勇伯府类似。

        论门第,两府的确相当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按照长宁伯府这个情形,若嫡子将来也有出息,和那庶子必有爵位之争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我记得,长宁伯府有两房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宅女眷这些陆非离不了解,但世家大族门楣传承和子息,陆非离还是清楚的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嗯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季菀点头,“二房无作为,都是些好吃懒做的。嗯,就跟齐纠那个二叔差不多。所以二房纵然有嫡子且已成年,也是不再爵位承袭人竞争之列的。哦说起这个,长宁伯二房倒是比较有自知之明。明知没那个本事,也就不争了。安安分分的,还能靠着伯府这颗大树享受荣华富贵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陆非离笑笑,不置可否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其实这些都不重要。虽说长宁伯府内是比较复杂,但如果小九真喜欢那长宁伯的女儿,娶回来也没什么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当初母亲是担心妹妹性子单纯,嫁过去会受委屈。可齐纠是娶妻,掺和不到长宁伯府内部之争。即便将来长宁伯的嫡子真的在爵位争夺中败下阵来,有一个做伯爷的姐夫,也不会太差。

        长宁伯夫人,兴许就是这么打算的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至于那崔家姑娘,倒是可以问问二嫂。”季菀面上带笑,“她和崔家姑娘颇有些交情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最近小蓝氏经常往季菀这儿跑。

        府中妯娌三人,窦氏太冷傲,小蓝氏总觉得和她没什么共同语言,关系也不是那么亲睦。倒是季菀,性子柔和多了,两人年龄也相近,倒是更为投契些,连称呼也变得亲密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阿菀,你知不知道,四弟的婚期已经定下来了,就在十月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这么快?”

        陆家儿郎,大多都是及冠后大婚,陆四郎才十九岁,四夫人也太着急了些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对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小蓝氏半斜靠在她对面的榻上,道:“四叔本是想着明年四弟及冠后再行大礼,可人家女方马上就十六了,现下又非多事之秋,耽误下去对人家名声不太好,所以就商量着今年把婚事办了。而且,七妹八妹也十五了,已经定亲,最迟明年也得出嫁。总不能嫡子还未娶妻,小几岁的庶妹倒是先嫁了,这也不合规矩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也对。

        季菀点头。

        陆七妹和陆八妹是双胞胎,几乎是一块定亲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两姐妹是陆四爷的宠妾梅姨娘生的,陆四爷爱屋及乌,对两个女儿自是十分宠爱。所以虽然是庶出,但国公府门第的姑娘,亲爹去年又立了战功晋了官职,亲哥哥也做了禁军,姐妹俩自然跟着沾光,身份水涨船高。

        庶女配不得嫡子,至少也得配个世家里有出息的庶子。

        陆四爷自己是个武人,给女儿挑夫婿,也是从武将中挑。标准嘛,就是禁军。庶子入禁军的虽然少,却也不是没有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梅姨娘不希望女儿嫁给武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我不求她们俩大富大贵,只望她们下半辈子平平顺顺的就好。禁军就算了,老爷就从这届的进士里挑两个门第一般的庶子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若遇战事,禁军是要参战的。她不希望女儿整日活在担惊受怕之中。

        陆四爷微微蹙眉。